级别: 博士生
UID: 63244
精华: 0
发帖: 2247
威望: 2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025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12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06
最后登录: 2017-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7 16:37

 为什么孩子上学了,亲子关系就破裂了?

最近,魏琛琛博士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原来好端端、相看两不厌的亲子关系,到了孩子上学后,就突然塌陷了。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就好像结婚后突然发现对方变了一个人,看哪里都不顺眼。

  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吃饭太磨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回家后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做事太拖沓、玩心太重、晚上不睡觉等等等等,怎么孩子看起来这么多毛病?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没发现呢?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换言之,孩子的专注力、学习力、情绪力、沟通力、社交力、意志力,怎么哪个都令人操心呢?同时,生活习惯也乱了,学习习惯也没养成,怪不得常有人说,孩子上了学,就是有一个人要辞职的开始。魏琛琛博士真是心慌慌啊。
  那些淡定的父母们为什么忽然变焦虑了(原来就焦虑的通常会更焦虑)?他们的心理在恐惧什么呢?是什么在一点点的破坏关系呢?
  第一, 孩子开始了真正社会化的生活,表现却令父母们失望。
  讲真,魏琛琛博士身边都是爱思考、爱学习、爱分享的“三好父母”,按理说不应该焦虑啊,可事实证明,学的好不如适应的好,这个适应对于父母来说,难度一点不比孩子小。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对于父母来说,这种适应更多地反映在自己的期望值上。在幼儿园时,老师对孩子以夸奖和鼓励为主,更多地尊重孩子的个性,有什么不足都是委婉地提醒,对结果不会有具体的要求。

  可上了小学,从学校到班级都会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做到了就没问题,没做到就会找家长。这时候家长迷惑了,孩子的表现怎么是这个样子的?生活、学习、社交都不尽如人意。父母们隐藏在自己内心的期望值开始跳出水面,开始扰乱自己的心了。
  如果父母本来就是名校毕业,在成功的光环中长大,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一般会高于平均水平的。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显山、不露水,没有表现出预想的优秀,父母肯定都会有些失望的。这似乎是对他们卓越基因的挑战。
  如果父母是平凡的上班族,他们可能期望孩子不平凡。既然自己这辈子没有享受到上等人的生活,那就把孩子培养好,争取让他过上那种生活。而眼前,可实现的最近目标就是学习好。
  当父母们的期望值高高挂起时,失落很可能是必然的。这种失落导致了亲子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因为对孩子不满意了。这种不满除了会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上,也会在表情中暴露无遗。
  孩子都是很敏感的,他感知到了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不再是以前的赞美与肯定式,可能更多的是一声声叹息,这时候孩子的心开始渐渐远离父母,关系的裂痕呈现了。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第二,有了和其他孩子的比较,父母开始怀疑自己对孩子早期的教育是否失败了。
  孩子上了学,学校和班级对孩子的要求,很容易导致父母开始把自家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除了学习成绩这个硬指标外,诸如兴趣多少、是否能融入集体、是否能听老师话等都是无形的比较指标。
  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让人省心的,自家的孩子怎么看着就这么“熊”?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父母们开始反省自己在孩子早期的教育是不是失败了?是不是对孩子太宽松?给的自由太多?否则他怎么就不能按老师要求做呢?
  有句话说,一有比较就有伤害。魏琛琛博士也是身处名校多年,深谙老师和父母的“进步法”,总拿各种事情和别人比。不比还好,一比自己心理就不平衡了。人哪能各方面都好?为什么总拿我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这种比较短期可能令一些孩子有了变化,但长期来说对关系造成了伤害。因为父母在比较的心态下,必然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这种要求很可能是强制性的,没有提前沟通。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让孩子开始对父母产生抱怨甚至怨恨。
  任何一段好的关系都要建立在彼此信任与理解的基础上,而做父母的,真正去投入精力理解孩子了吗?

  我们的孩子,在上了小学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第一, 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在生活作息、心理适应、学习方式还是社交形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从以前在幼儿园以玩为主的生活,突然变成了一切以学习为中心,课后有作业了,自己的好朋友不在身边了,爸妈对自己的要求骤然提高了,外部世界的变化和内在感受的交织,对孩子来说,压力真的很大。
  内心再强大的孩子都需要时间,需要克服一个个的困难来找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安全感。从表面上看,孩子的问题表现在学习上、社交上及各种需要适应的方面,但在冰山下面,需要父母们重点**************的是情绪。
  是的,就是情绪。如果孩子内心有太多的不安、紧张、愤怒、恐惧等情绪,他一定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比如反叛、捣乱、坐不住等。父母要做的就是先抛开孩子的行为问题,去**************他的情绪,他的心情,他与你谈话的内容。情绪好的孩子,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因为情绪好的时候,他才能接受到你的关心和你的“指令”,否则会始终是拒绝的状态。你越着急,他越不着急。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第二,对于孩子来说,越是遇到困难,越是期待父母给自己更多的包容与自由。
  一个6、7岁的小孩子,爱玩是他的天性,他还不能突然就把自己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学习上,需要一些时间过渡。父母想让孩子自律,又不给他时间练习,用他律来要求他,使他丧失了探索的机会。
  当父母的要求与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时,亲子关系开始破裂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在问题本身上纠结,从**************情绪开始入手。这是走向孩子内心世界的捷径。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