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85777
精华: 0
发帖: 976
威望: 1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011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77(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2-10
最后登录: 2022-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7-05-09 08:38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腰穿损伤出血的鉴别

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邱树卫医生写过一篇文章,《CT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别过早放弃追因》,里面提到头颅CT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SAH,则需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国内外指南也都是这么推荐。

    对于我等年资尚浅的神经内科医生,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做了腰穿后脑脊液结果如何分析呢?据文献报道,10%~30%行腰穿检查的患者会出现腰穿损伤出血,那么如果出现血性脑脊液,如何鉴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是腰穿损伤出血呢?查了查文献,把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腰穿损伤出血脑脊液的鉴别了解了一下,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查到的文献里面,有一篇于2002年发表在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上,里面总结了一些鉴别要点,翻译一下给大家看看。

    

    注释:表中ABC都是建议常规进行;D不建议常规进行,经常没有用;E不建议常规进行,对某些病例可能有用。

    下面对表格中常用的鉴别点粗略展开说一下。

    颅内压升高

    有研究表明,6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压升高(>200 mm H2O),所以颅内压升高合并血性脑脊液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

    3管试验及红细胞数量

    3管试验大家都很熟悉,按1、2、3的顺序分别取3管脑脊液,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更精确的做法是对比这3管脑脊液的红细胞数量,如果是穿刺出血,其红细胞数量应该逐渐减少。

    但是这个方法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因为很多研究发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这种现象也可能出现。有的学者认为用第1管与最后1管脑脊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的百分比作为鉴别点更可靠(有的研究认为减少的百分比应>30%,有的认为>63%),不过这个理论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支持。

    白细胞数量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穿刺损伤都可以引起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加,如果是穿刺损伤引起,白细胞与红细胞的比例和外周血的比例相同。如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随着红细胞溶解,其代谢产物引起脑膜炎症反应,白细胞与红细胞比例会升高。

    脑脊液黄变

    红细胞进入脑脊液后,很快就会发生溶解,其代谢产物如下图:

    

    胆红素需要在体内的酶的催化下才能生成,如果脑脊液中出现胆红素(黄色),我们就可以推断这是在腰穿前产生的。红细胞进入脑脊液后,大概2~4小时就可以检测出黄变(12小时检出率更高),而且可以持续2~4周。

    所以,对于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脑脊液应立即送检并离心,取其上清液检查是否出现黄变。目前主要的方法是肉眼观察,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装于试管中,取另一试管装透明清水做对比,在白色背景下(例如白纸)多角度进行观察,如果发现黄变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

    利用脑脊液黄变来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损伤有几点要注意:

    ?1. 如果在患者出血2小时内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可能不会出现黄变;

    ?2. 红细胞溶解后的代谢产物氧合血红蛋白可以在体内或体外生成,如果浓度较低,也会呈现黄色,对脑脊液黄变的判定产生干扰,所以做完腰穿后脑脊液得及时送检(红细胞溶解代谢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是腰穿损伤引起,及时送检的话,红细胞代谢产物相对少,干扰也少);

    ?3. 脑脊液中蛋白含量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也可以引起脑脊液黄变。

    有些文献以及指南建议使用分光光度法来检测脑脊液黄变,认为这种方法比肉眼观察更可靠,但也有学者认为虽然其敏感性更高,但是特异性低。

    血块形成

    穿刺损伤引起的出血,如果进入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足够多的话,将会出现血凝块,但是需要样本中的红细胞数量大于200,000才会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去纤维作用不会在脑脊液中出现血凝块(同腹腔脏器出血不凝一样的机理)。

    D-二聚体

    有些研究认为,脑脊液中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腰穿损伤出血的鉴别点,但是假阳性、假阴性例数多,不可靠,需要更多的研究。

    至于皱缩红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现在认为对于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腰穿损伤出血没有用处。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腰穿损伤出血的鉴别方面,上文提到的这些脑脊液鉴别点得结合临床综合起来判断,没有哪一项能100%确诊或者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必要时还是得进一步完善其它检查,可参见邱树卫医生写的《CT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别过早放弃追因》。

    2015 年BMJ发表了一篇文献,报告了一个大型前瞻性研究(共有173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研究结果认为:对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收集4管脑脊液,任意一管中未见黄变且第4管脑脊液 RBC<2000×106/L ,可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

    参考文献:

    1. Shah KH, Edlow JA. Distinguishing traumatic lumbar puncture from tru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J Emerg Med. 2002 Jul;23(1):67-74.

    2. 中华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2015.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49(03):182-191

    3. Gorchynski J, Oman J, Newton T. Interpretation of traumatic lumbar punctures in the setting of possibl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ho can be safely discharged? [J]. Wester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7, 8(1).

    4. https://www.uptodate.com

    5. UK National External Quality Assesent Scheme for Immunochemistry Working Group. National guidelines for ysi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for bilirubin in suspected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Ann Clin Biochem. 2003 Sep;40(Pt 5): 481-8.

    6. Perry JJ, Alyahya B, Sivilotti ML, Bullard MJ, Emond M, Sutherland J, Worster A, Hohl C, Lee JS, Eisenhauer MA et 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raumatic tap and aneury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2015, 350:h568

    7. Gorchynski J, Oman J, Newton T. Interpretation of traumatic lumbar punctures in the setting of possibl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ho can be safely discharged? Cal J Emerg Med. 2007 Feb;8(1):3-7.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