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81347
精华: 0
发帖: 3397
威望: 1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1388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08
最后登录: 2021-07-16
楼主  发表于: 2014-07-27 22:29

 迟德宝《关于徐中舒教授的学部委员问题》

关于徐中舒教授的学部委员问题

  作者:迟德宝

  徐中舒教授(1898~1991)是知名的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主治中
国古代史特别是先秦史、主研甲骨文和金文。生前长期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等职。1979年版的《辞海》未立徐中舒条,1989年版的《辞海》也未
立徐中舒条。但1988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共三卷)始立有
徐中舒条,其中称:“1949年以后,……(徐)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
科学部学部委员”。撰写者为吴天墀。吴天墀(1913-2004)生前也是四川大学
历史系的教授,治中国古代史的学者,当过徐中舒的助手、受过徐很大的恩惠和
提携。但吴天墀早已去世,无法询问他这样说有何根据。这大概是正式出版物中
首次称徐中舒教授为学部委员的辞条。学界均知,“文革”后出的《辞海》、
《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具有学术性、资料性、官方性、宣传性和权威
性。从此,徐中舒教授是学部委员的说法便出现在各种文字资料辞条中。比如,
2004年重印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徐中舒条也如此说;1999年出版
的《中国百科大辞典》没收徐中舒辞条。1999年版的《辞海》始立有徐中舒条,
其中称:“(1949年)建国后,(徐)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
员”;2009年版的《辞海》仍收有徐中舒条,仍沿前说。大家知道,《辞海》的
辞条是不注明作者的。所以,我们无法询问作者那样写有何根据。当今的“百度
百科·徐中舒”篇也说徐1949年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
员”。百度百科的辞条也是不署作者名的,所以无法询问它这样写有何根据。估
计是受《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辞海》中的徐中舒辞条影响。

  一

  现在是网络时代了,信息资料的传播、了解、获得都比以前方便多了。我们
查到了1955-57年当选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的名
单。先看1955年的。
                              
  1吴玉章1878-1966文字语言学、历史;2陈垣1880-1971宗教史、史料学;
3马寅初1882-1982经济学;4马叙伦1885-1970中国文字学;5杨树达1885-
1956语言文字学;6陶孟和1887-1960社会学;7杜国庠1889-1961哲学、中国思
想史、先秦诸子;8艾思奇1910-1966哲学;9陈寅恪1890-1969隋唐史;10李达
1890-1966哲学;11陈望道1890-1977语法理论、修辞学;12黎锦熙1890-1978
汉语语法、文字学;13李俨1892-1963数学史;14郭沫若1892-1978历史、文学;
15汤用彤1893-1964印度哲学;16范文澜1893-1969历史;17潘梓年1893-1972
哲学;18包尔汉1894-1991历史、语言学;19金岳霖1895-1984哲学;20王学文
1895-1985政治经济学;21冯友兰1895-1990中国哲学史;22茅盾1896-1981文
学;23杨献珍1896-199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理论;24陈翰笙1897-2004亚洲史;
25郑振铎1898-1958 文学评论、文学史、艺术史;26翦伯赞1898-1968历史;
27黄松龄1898-1972政治经济学;28罗常培1899-1958汉语音韵学;29向达1900
-1966历史学;30王力1900-1986汉语音韵、语法;31王亚南1901-1969政治经
济学;32魏建功1901-1980汉语音韵学;33吕振羽1901-1980历史;34沈志远
1902-1965政治经济学;35冯定1902-1983哲学;36薛暮桥1904—2005政治经济
学;37侯外庐1903-1987中国社会经济史、中国思想史、哲学;38张稼夫1903-
1991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39陈伯达1904-1989历史;40吕叔湘
1904-1998汉语语法;41郭大力1905-1976政治经济学;42冯至1905-1993中国
古典文学、德国文学;43李亚农1906-1962古代文字学、历史;44尹达1906-
1983考古学、历史学;45许涤新1906─1988经济学;46张如心1908-1976哲学、
教育学;47钱俊瑞1908-1985农村经济;48周扬1908─1989文艺理论、文学翻译;
49骆耕漠1908-2008经济学;50吴晗1909-1966历史;51丁声树1909-1989汉语
音韵、方言调查;52千家驹1909-2002政治经济学;53狄超白1910-1976政治经
济学;54夏鼐1910-1985考古学;55季羡林1911-2009印度及中亚古代语言学;
56邓拓1912-1966历史;57何其芳1912-1977文学;58胡乔木1912-1992中共党
史、中国近代史;59刘大年1915-1999历史、中国近代史;60于光远1915-2013
经济学、哲学;61胡绳1918-2000历史、中国近代史。                  
  1957年又增选出了3名,其名单如下。

  62陆志韦1894-1970语言学、心理学;63嵇文甫1895-1963历史学、中国古
代哲学;64吕澄1896-1989中国佛学。

  以上名单可能有极个别的出入,欢迎知情者指正,但其中没有徐中舒教授是
无疑的了。

  自此之后,中国再没有选举增补过具有全国意义的文科学部委员或院士。
1966年“文革”开始,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学部委员停止以此名义进行活动。

  二

  现在需要讲讲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学部委员的演变。“文革”之后,1977年,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独立出来,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正部级单位。
下面不再设学部,也没选学部委员。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也
不再以学部委员的名义和头衔活动。直到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设了五个学部,
选出了一批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迄今已选出了共两批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
委员。需要强调的是,2006年以后产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并非在全国社
科界30万人中选出,而只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个单位内部的3000研究人员中选
出,故它不具备全国意义。它的学部委员其水平、造诣、成就、影响、贡献等大
大低于1955-57年选出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大概就相当于高
等院校中的文科类长江特聘教授。不过到此时,徐中舒已早就去世,所以自然也
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部委员。

  1978年,中国科学院的自然科学技术类学部委员恢复以学部委员的名义和头
衔进行活动。1980年恢复增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技术类学部委员,明确他们享
受副部省级待遇;明确取消哲学社会科学部。1993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
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成立中国工程院,同时产生了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小
批特别突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家同时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即所谓双
料院士。也同时明确工程院士享受副部省级待遇。从此,在中国的知识界,就有
了“两院院士”的说法,即指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自1955年开始,到2013年止,中国科学院共产生1200多名院士,其中,健在
的约700多人;中国工程院一共产生了800多名院士,健在的约700多名。

  从以上叙述可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学术性、权威性、
影响力、地位、待遇等均完全相等。而徐中舒教授不是学部委员,也不是院士。

  三

  回过头来还得说说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及中央研究院院士。1928年,
政府成立“国立中央研究院”。 1948年4月“国立中央研究院”选举产生了第一
批院士。其名单如下。

  数理组院士28人:姜立夫(1890—1978),数学家;许宝騄(1910—1970),
数学家;陈省身(1911—2004),数学家;华罗庚(1910—1985),数学家;苏
步青(1902—2003),数学家;吴大猷(1907—2000)物理学家;吴有训(1897
—1977)物理学家;李书华(1889—1979)物理学家;叶企孙(1898—1977) ,
物理学家;赵忠尧(1902—1998),核物理学家;严济慈(1900—1996)物理学家;
饶毓泰(1891—1968),物理学家;吴宪(1893—1959),生物化学家、营养学
家;吴学周(1902—1983),物理化学家;庄长恭(1894—1962),化学家;曾
昭抡(1899—1967),化学家;朱家骅(1893—1963),地质学家;李四光
(1889—1971),地质学家;翁文灏( 1889— 1971),地质学家;黄汲清(1904
—1995),地质学家;杨钟健(1897—1979),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地质学
家;谢家荣(1903—1977),地质学家、矿床学家;竺可桢(1890—1974),地
理学家和气象学家;周仁(1892—1973),冶金学家和陶瓷学家;侯德榜(1890
—1974),化学家;茅以升(1896—1989),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凌鸿勋
(1894—1981),土木工程专家;萨本栋(1902—1949),物理学家、电机工程
专家;

  生物组院士25人:王家揖(1898—1976),动物学家;伍献文(1900—
1985),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贝时璋(1903—2009),实验生物学
家、细胞生物学家;秉志(1886—1965 ),动物学家;陈桢(1894—1957),
动物学家、遗传学家;童第周(1902—1979),实验胚胎学家;胡先骕(1894—
1968),植物学家;殷宏章(1908—1992),植物生理学家;张景钺(1895—
1975),植物形态学家;钱崇澍(1883—1965),植物学家;戴芳澜(1893—
1973),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罗宗洛(1898—1978),植物生理学家;李
宗恩(1894—1962),热带病学医学家;袁贻瑾(1899—2003),医学家;张孝
骞(1897—1987),内科专家、医学家;陈克恢(1898—1988),药理学家;吴
定良(1893—1969),人类学家;汪敬熙(1893—1968),现代生理心理学家;
林可胜(1897—1969),生理学家;汤佩松(1903—2001),植物生理学家、生
物化学家;冯德培(1907—1995),生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蔡翘(1897 —
1990),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李先闻(1902—1976),细胞遗传学家、作物
育种学家;俞大绂(1901—1993),植物病理学家、农业微生物学家;邓叔群
(1902—1970),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

  人文组院士28人:吴敬恒(1865—1953),政治学家、教育家;金岳霖
(1895—1984),哲学家、逻辑学家;汤用彤(1893—1964),哲学史家、佛教
史家;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余嘉锡(1884—1955),语言学家、目
录学家、古文献学家;胡适(1891—1962),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张元
济(1867—1959),出版家;杨树达(1885—1956),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柳诒
徵(1880—1956),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陈垣(1880—1971),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
家、语言学家;傅斯年(1896—1950),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顾颉刚
(1893—1980),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李方桂(1902—1987),语言学家;赵
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李济(1896—1979),人类学家、考古学家;
梁思永(1904—1954),考古学家;郭沫若(1892—1978),文学家、考古学家、
历史学家;董作宾(1895—1963),甲骨学家、古史学家;梁思成(1901—
1972),建筑学家;王世杰(1891—1981),法学家;王宠惠(1881—1958),
法学家;周鲠生(1889—1971),法学家;钱端升(1900—1990),政治学家、
法学家;萧公权(1897—1981),政治学家;马寅初(1882—1982),经济学家、
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陈达(1892—1975),社会学家;陶孟和(1887—1960),
社会学家。

  以上名单可能有极个别出入,欢迎更了解情况者指正。

  从以上名单可知,1948年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也没有徐中舒教授。  

  1949年败退台湾,中央研究院随之迁台。一部分中央研究院院士去了
台湾或海外,一部分留在了大陆。1958年“中央研究院”恢复增补选举“院士”。
需要指出,迁台后的“中央研究院”已不具备中央的意义,所以我们要给它打上
引号;1958年以后新当选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比之中国大陆的学部委员、院士,
其成果、造诣、影响、贡献也小得多(不排除有个别的例外),大概相当于大陆
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二级教授和研究员。因为它只是从700-2000多万人口、20多
万学者中选出来的;而大陆的学部委员、院士是从5亿至13亿人口、2000多万学
者中选出来的。所以,我们也要给台湾的“院士”打上引号。当然,1948年当选
的那批院士仍具全国性的意义。

  细心的读者还会从本文列出的有关名单中发现,留在大陆的原中央研究院院
士绝大部分在1955-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继续当学部委员、院
士;只有极个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当选。这也说明了学术的传承性和中国的学
部委员、院士的权威性。

  我们在查找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的正式候选人名单。
在这份名单中有了徐中舒的名字。即史学组: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徐炳昶、
徐中舒、陈受颐、李剑农、柳诒徵、蒋廷黻。

  那么,徐中舒为何未能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呢,看法自然是见仁见智,原因
也自然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名额有限,其资历不够、成果
不够。有心的读者可以拿徐中舒教授在20世纪四十年代已取得的成果与当时当选
了院士(本文前面有名单)的民国社会科学家们迄四十年代已取得的成果相比,
自然便会明白。

  四

  以上的叙述说明了徐中舒教授从来不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不是中央研
究院院士、也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么,他又怎么被
说成了学部委员呢。由于当事人徐中舒、吴天墀均早已去世,无从向他们询问,
只好猜测了。也许是徐中舒说过他当过学部委员,吴天墀写《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卷》徐中舒辞条时,就写出来了,以后就传开了;也许徐中舒并未那样
说过,吴天墀写辞条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想当然地以为徐是,便那样写了;
还也许吴天墀知道徐不是学部委员,但为了报答自己的贵人、恩公,有意那样写
了,进行了抬高。反正当时没有网络或网络很罕见,谅人们也很难查到当时的原
始文件。

  近年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网对徐中舒教授的宣传介绍有了细微的变
化,回避了徐中舒是不是学部委员的问题,而只是说徐解放后“又先后担任过中
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这个说法模糊混沌。即便所说属实,那么
这个“学术委员”与“学部委员”虽仅一字之差,但它们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学部委员是从中央研究院院士(限1949年10月以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
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一脉相承而来的,是由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
发明家、工程家、社会科学家组成的最高级别的专家学者教授群体。而“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这个名号、头衔即使存在过,级别也比学部委员
低得多。大概就相当于今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二级教授研究员。当然,我们对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了解不多,欢迎更了解情况者补正。

  以上我们论述了徐中舒教授不是学部委员、院士,所以他和他的后人享受的
学部委员、院士才能享受的那些待遇自然应该取消。当然,我们一开始便说过,
徐中舒教授是位知名的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所以,他和他的后人享受
的与教授、博导、(曾担任过)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曾担任过)四川省历史学
会会长挂钩的那些待遇则应保留;有关的出版物也应该把这个问题更正过来。(SciFans.Net)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