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你家还有粮票吗?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最早实行
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 1960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
在那个时期,
吃饭要粮票,
吸烟要烟票,
喝酒就得有酒票,
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粮票。
深圳人
率先过上了
不用粮票的日子。
深圳市政府 决定从1984年11月1日起,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实行议购议销,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在特区内取消粮本和票证。
此举开启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先声,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粮票的城市。
这是粮食经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在24年后的今天看来,取消票证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当时,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冒了非常大的风险。
不仅仅是趟了政策的雷区,而且牵动城市最敏感的神经,造成了深圳市民的恐慌。
特区成立几个月后,人口由办特区前的两万余人一下膨胀到几十万人,大量的建筑工人和其他人员进来了,粮食定量不够,有的人还没有粮票,只好到自由市场购入高价粮。因为粮票,当时不少人被逼回内地。
1984年11月,
深圳市召开会议,
研究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问题。
会议认为,全国农村进行改革后,粮食已经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粮食供应已经没有那么紧张,又由于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试,因此深圳可以大胆地实行改革。
办法是:
让国营粮食部门多储备一些粮食,取消粮票,提高价格,敞开供应。如果发现周围地区大量抢购,再提高粮价和研究其他对策。新政策还没实施,消息传开后,过惯了“票日子”的深圳人大为恐慌,纷纷到粮站排队购买粮油。
几十年来凭票买粮的习惯一旦被打破,会不会出现没有粮食可以买,大家又要“饿肚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