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军医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胃肠病学顶级期刊《Gut》上在线发表独立完成的原创性论着,揭示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机制,为胃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望在胃癌免疫个性化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科学家并没有将注意力过多地**************到中性粒细胞上,实际临床治疗中更没有基于中性粒细胞的治疗方案活不过24小时,而且其从骨髓中流出,相对于肿瘤组织似乎只是匆匆过客。已有研究对该细胞的研究更是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有的证实中性粒细胞对肿瘤杀手双重身份,堪称一肩挑。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探明中性粒细胞主要依赖一种被称为PD-L1的免疫抑制分子抑制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并进一步找到了该因子的调控者GM-CSF及其调控方法,从而揭示了中性粒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的内在机制。
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共同通讯作者之一庄园指出:在胃癌免疫治疗中,既可选择以免疫抑制分子PD-L1为直接靶点,也可选择以其调控者GM-CSF为间接靶点,实际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PD-L1阳性中性粒细胞还可以作为新的监测肿瘤微环境的指标,以其应答高低来判断肿瘤微环境的状态,进而为肿瘤治疗的术前调节、方案选择和术后治疗提供指导。庄园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对肿瘤微环境的监测重视不够,该发现有望在国内三甲医院逐步获得推广,加快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肿瘤免疫个性化治疗。
该研究成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研究中心博士生王婷婷和该校西南医院普外科赵永亮教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原始出处:
Ting-ting Wang, Yong-liang Zhao, Liu-sheng Peng,et al.Tumour-activated neutrophils in gastric cancer foster immune suppression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through GM-CSF-PD-L1 pathway.Gut.8 March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