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生物”)宣布完成2.6亿美元(约17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国寿大健康基金、理成资产、中国平安、泰康保险集团等新投资人及君联资本、淡马锡、高瓴资本等原有投资人共同出资完成。
至此,信达生物已经完成4轮累计4.1亿美元的融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信达生物本轮领投方为拥有国务院国资委背景的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8月,创始人俞德超博士从事生物制药创新研究近20年,是国内唯一发明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并促成新药开发上市的中国科学家。截至目前,信达生物已经建成一条包括12个抗体新药的产品链,治疗领域涵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底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领域,已有4个产品获得批准进入临床研究,其中3个已经正式进入临床Ⅲ期研究
但是由于生物药开发的花费巨大,且信达同时上马3个III期临床试验,此次D轮融资可以为信达的新药研发加固资金层面的保障,而且为信达扩大产能和产业化基地的高标准运营提供资金支持。
对于顺利完成D轮融资,俞德超表示:“我们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五年来成长很快,公司在新药研发、产业化基地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此次融资将有助于信达更好地把握迅速发展的国内生物药市场中的发展机遇,早日开发上市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的高端生物药。”
国投创新董事总经理吕大忠先生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决定投资前,我们对信达的新药品种、开发能力、产品质量和生产基地等方面做了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信达生物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国际顶尖的生物制药公司。”
其中,让小编震惊的是:领投方竟是拥有国务院国资委背景的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国寿大健康基金、理成资产、中国平安、泰康保险集团等新投资人及君联资本、淡马锡、高瓴资本等原有投资人共同出资完成。
5年时间,完成4轮融资
据悉,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8月,由发明了2个国产创新生物药(康柏西普和安科瑞)的俞德超博士创办,截止到目前,公司累计完成融资高达近5亿美元(30多亿人民币)。
2011年10月,成立两月的信达生物完成A轮融资500万美元,主要投资人为美国富达投资集团。
2012年6月,完成B轮融资3000万美元,由礼来亚洲基金(LillyAsiaVentures)主导;
2015年1月,完成C轮1.15亿美元(6.1亿人民币)融资,由君联资本(LegendCapital)、淡马锡(Temasek)主导;
2016年11月,完成D轮2.6亿美元(17亿人民币)融资,由国投创新主导。
为何倍受中外资本青睐?
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的生物纳米园(BioBAY)的信达生物在短短5年内已经建成了9.3万平方米、通过FDA和欧盟认证的生产厂房;包括12个抗体新药的产品链涵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底病、心血管病四大疾病治疗领域。
众所周知,美罗华、修美乐和安维汀是国际知名的“重磅抗癌药”。但是,其昂贵的治疗费用一直为中国普通百姓难以承受之痛。
以“开发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抗癌药”为目标的俞德超创办的这家公司,今年更是取得了超里程碑式的进展,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的生物类似药IBI301、阿达木单抗(修美乐)的生物类似药IBI303、贝伐珠单抗(安维汀)的生物类似药IBI305在今年相继进入了III期临床试验研究阶段;此外,PD-1抗体IBI308也在今年获得了C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
新药研发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一方面离不开公司的团队领导和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外源资金的帮助。
犹记得去年,信达生物两次(2015年3月和10月)和美国礼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个创新药的里程碑付款总金额超过33亿美元,其中首付5600万美元。
在此,笔者也期待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关节炎的单克隆抗体药物IBI301早日上市,替代昂贵的进口药物“美罗华”;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炎等17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单克隆抗体药物IBI303早日上市,替代昂贵的进口药物“修美乐”;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注射液IBI305早日上市,替代昂贵的进口药物“安维汀”。
创新药研发,或将造就N个“贝达奇迹”
今年10月,历经“十年磨一药”(凯美纳)的贝达药业终于领到了A股代*****——300558。作为A股新药第一公司,贝达药业迎来了资本的疯狂拥抱,自首日IPO后连获13个一字涨停板。
而据笔者所知,信达生物的此次融资金额在2016年中国乃至全球,整个生物医药行业非IPO中排名前列的融资,信达欲将此次融资用于新药研发、扩大产能和产业化基地的高标准运营。
中国创新生物药发展的里程碑
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要10年10亿美元,简称“双十”,这是业界共识。而一般的药物,研发周期大多都在10-15年之间;其中临床试验需要做四期,花费3-5年时间。尽管耗时耗力耗钱,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患者对重症新药的需求,亦不能阻止药界先知们“创新”的渴望,这或将加快高端“天价”生物药的“平民化”进程,让更多的普通患者受益。
对于此次顺利完成融资,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俞德超博士表示:“我们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五年来成长很快,在投资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精诚合作,公司在新药研发、产业化基地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
资本的推动能够再次燃起国内外广大投资机构对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加速推进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造就更多的“贝达奇迹”。不过,在俞德超博士的愿景中,信达不能只是“贝达奇迹”,而应争取成为中国制药界的“华为”。他的初心不是为了聚集“资本”而研究新药;而是希望借力于资本,创造出更多百姓需要的治疗产品。愚愚学园
www.Sci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