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86215
精华: 0
发帖: 972
威望: 1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182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60(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2-22
最后登录: 2022-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6-03-07 19:28

 消化内镜研究进展回顾

硕果累累的2015年渐行渐远,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16年拂面而来。在此,我们特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教授、辛磊医师梳理过去一年中全球消化内镜研究的热点与亮点,供各位读者参考。

    

    李兆申教授

    祝愿全国消化同道继续开拓进取,续写事业华章!行业指南引人**************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的不断规范,指南逐渐成为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2015年,国内外专业学会制定或更新了一系列行业指南和共识意见。

    在国内,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用药专家意见》、《我国内镜中心安全运行共识》和《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共识》等,针对当前消化内镜临床诊疗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消化内镜诊疗的规范化。

    国际上,美国消化内镜学会继续完善内镜质控相关指南,对各种常见诊疗项目均设定质控建议指标,并对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等热点问题制订循证指南。

    日本消化内镜学会联合日本胃癌协会共同制定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指南。该指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主要从适应证、术前诊断、技术、基本评价、并发症、长期随访和组织学7个方面进行解析。

    欧洲消化内镜学会综合各方共识制订了《小肠胶囊内镜和装置辅助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这一指南。该指南同时得到了英国消化学会的认可。这些指南也为我国的内镜诊疗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循证诊疗再添新证据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上看,荟萃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均提供高级别证据。2015年,消化内镜领域再添数项高质量研究,对临床诊疗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再出血风险也较高,内镜套扎/组织胶注射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日前,《肝脏》(Hepatology)发表了荷兰的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该研究纳入72例首次或第2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中位随访23个月,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或组织胶注射联合小胶囊逐渐拓展出大舞台。

    2015年,�****************诰怠�(Endoscopy)发表了上海长海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完成的一项新型磁控胶囊胃镜(MCE)与常规电子胃镜的自身对照试验。该研究纳入6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拟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胶囊胃镜检查时间为29.1&plun;8.5min,常规胃镜检查时间为5.0&plun;1.0min(P<0.001),两者诊断的总体一致性为91.2%(95%可信区间84.4%~97.9%),kappa值为0.765(P<0.001)(图2和图3)。该研究提示磁控胶囊胃镜用于胃病无创检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2 磁控胶囊系统:a 磁控机器人和控制设备;b 胶囊内镜

    

    图3 磁控胶囊胃镜(A~D)和常规胃镜(a~d)同时发现病灶:A(a)糜烂性胃炎;B(b)胃息肉;C(c)萎缩性胃炎;D(d)急性出血性胃炎

    结肠胶囊内镜是近年来研发的结直肠微创诊断手段。日前,《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发表了美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该研究提示,结肠胶囊内镜对无法完成传统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是一种可取的替代手段。这项前瞻性研究共在美国10家医院和以色列6家医院纳入884例无症状受检者,首先进行结肠胶囊内镜检查,数周后接受传统结肠镜检查,胶囊结果对结肠镜医师隐藏。如胶囊发现6mm以上息肉而结肠镜未发现,则再次进行结肠镜检查。研究最终纳入695例(79%)患者进行分析。结肠胶囊对有1枚以上≥6mm息肉的敏感性为81%(95%CI=77%~84%),特异性为93%(95%CI=91%~95%),对≥10mm息肉的敏感性为80%(95%CI=74%~86%),特异性为97%(95%CI=96%~98%)。无蒂锯齿状息肉和增生肉分别占胶囊内镜漏检病变的26%和37%。

    炎症性肠病内镜诊疗意义凸显

    2015年,《柳叶刀》(Lancet)杂志发表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该研究表明,克罗恩病(CD)患者行小肠切除术后每6个月接受结肠镜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显著优于不予内镜监测而仅予最佳用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选择性地应�*************************庖咭种萍敛⒏萁岢到峁适钡髡欣谟行Э刂撇∏椤8醚芯吭�17个医学中心纳入接受小肠切除的CD患者。有术后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予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18个月,若无法耐受则改用阿达木单抗。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主动治疗组每6月进行内镜监测复发(以Rutgeerts≥i2为标准,如发现复发,则升级为巯基嘌呤、每两周予阿达木单抗与巯基嘌呤或每周予阿达木单抗),标准治疗组不予内镜监测。研究纳入174例患者,随访18个月时,主动治疗组与标准治疗组的内镜复发率分别为49%和67%;两组临床复发率依次为27%和40%;两组内镜检查黏膜完全愈合率分别为22%和8%(P=0.03)。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癌变是令人**************的问题。《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JGastroenterol)发表了来自英国的一项对UC患者进行结肠镜监测的40年分析总结。该项目共对1375例UC患者随访15234人年(每例患者中位随访11年),发生结直肠癌72例(发病率为4.7/1000人年)。时间趋势分析表明,患者因异型增生而进行结肠切除的比例显著降低,进展期结直肠癌和间期癌的发生率也在过去40年间稳步下降。最近十年与上个十年相比早期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增加2.5倍(P=0.045),但其10年生存率较高(79.6%)。异型增生的发生率也同样增加(P=0.01),这可能归因于近期使用色素内镜对异型增生的检出效力为白光内镜的两倍(P<0.001)。

    该研究提示结肠镜监测可显著降低进展期结直肠癌和间期癌的风险,从而使更多的患者避免结肠切除。鉴于早期结直肠癌持续存在的风险,伴有任何异型增生、并在内镜下切除的患者均应接受进一步的监测。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