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科,做的最多的手术是剖宫产。产科医生在剖宫产术后最讨厌看到的就是伤口长不好: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疝,这些统统称之为切口愈合不良。手术做得很棒,结果伤口肿么也长不好,着实令人心痛:不仅床位周转率下降,而且还可能会被患者及家属各种找事儿。所以,一定要知道那些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元凶和防治措施,不然一世英名全砸在伤口上了!
病人的伤口有多差
我们按患者伤口的具体情况将切口愈合不良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切口周围红肿、疼痛,切口处有新鲜水样分泌物溢出;中度:切口周围红肿、疼痛,范围小于5cm,切口处有不新鲜黄色分泌物溢出,或部分伤口裂开至脂肪层;重度:患者切口处红肿、疼痛,范围大于5cm,切口处有较多黄色分泌物流出,创口裂开至筋膜层。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九大元凶
元凶一:肥胖
传统上讲,孕妇分娩前体重指数(BMI)即备即做,不要为了省事儿,把下周一手术的患者在本周五下午备皮,过个周末,可能术后就要多住两天了。为了节省术前备皮时间,太过提前备皮也是有风险的。
元凶九:抗生素使用时机有误
研究发现术后应用抗生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度是术前静脉滴注抗生素患者的数倍,在手术野或切口受到细菌污染前或污染后的短时间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起到最大的作用,若污染在先,用药在后,二者相距时间长,细菌大量生长,抗菌药物不能将其完全杀灭,因此,手术结束产妇回到病房后才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防止及中止感染;所以,剖宫产预防应用抗生素以术前30~60分钟,即在麻醉诱导期给药最为适宜。
所以,对于以上高危人群要有的放矢,各个击破,从孕期体重管理到围手术期准备工作,把所有定时炸弹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发生了再去补救,那样付出的代价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