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320108008,81270981)等资助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和张康教授等学者合作研究的创新性成果“A lens on cell-mediated repair”(细胞介导修复晶状体)被Nature Medicine列为2016年全球“再生医学领域”最重要的突破性成果,被评为2016年生命科学八大突破性进展之一。这是自2010年Nature Medicine盘点生命科学突破性进展以来,首次出现由中国科学家团队主导的研究。论文以“Lens regeneration using endogenous stem cells with gain of visual function”(内源性干细胞再生晶状体重建视功能)为题于2016年3月9日在Nature在线发表。论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7181.html。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失明或弱视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目前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尽管人工晶体的应用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对于处于发育期的婴幼儿患者并不适用。这是由于患儿的屈光状态尚不稳定,眼球发育不断发生变化,而人工晶体屈光状态恒定不变,如果术后不能积极配合坚持屈光矫正,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较小。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组织器官的功能再生带来希望,由于外源性干细胞的应用存在成瘤性及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利用内源性干细胞进行晶状体修复和再生表现出良好的潜能。
刘奕志教授和张康教授课题组发现位于晶状体囊膜赤道前部的生发区存在晶状体上皮干细胞群,并证明PAX6和BMI1是维持其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重要因子。该研究团队首创了一种全新的1.5mm撕囊口超微创白内障术式,将病变组织清除,尽量保存内源的晶体上皮干细胞及其再生微环境,在新西兰兔和食蟹猴中首次成功原位再生出透明晶状体。在临床试验中12名2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接受了这种新术式,术后再生出功能性晶状体。后发障发生率由传统术式的84%降至新术式的4.2%。临床试验证实了新术式在治疗先天性白内障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为白内障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策略,开辟了组织再生及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新方向。(
www.Sci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