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第八版糖尿病地图显示,成年人(20~79岁)中糖尿病发病人数为4.25亿,患病率高达8.8%,并预计204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增至为6.29亿人,患病率估计会达到9.9%;其中2017年男性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1%,女性糖尿病患病率约为8.4%。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超越印度与美国,2017年成年人中糖尿病患者数量为1.144亿,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并且还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增长最快的国家。
目前在这些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41.0%为超重(BMI≥24kg/m2),24.3%为肥胖(BMI≥28kg/m2)。由此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在全球患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国增长尤其迅速,且其发生发展与肥胖密切相关,甚至常常同时发生,其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中医外治法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汉斯出版社《中医学》期刊中,有学者发现中医外治法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
肥胖2型糖尿病在中医上属“脾瘅”、“消中”、“中消”病症范畴。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就有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滥,转为消渴。”宋代《圣济总录》中也记载:“消瘅者,膏梁之疾也。肥美之过,积为脾瘅。瘅病既成,乃为消中。”明代张景岳认为:“消渴病……皆高粱肥甘之变。”在张介宾《类经·十七卷》中指出:“高梁,膏粱也。肥贵之人,每多厚味,夫肥者令人热中,甘者令人中满,热蓄于内,多伤其阴,故为此诸病。”诸多文献说明了中医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历史悠久且临床经验丰富。
近年来,随着针灸、腹针、推拿、穴位埋线等诸多外治法临床实验的不断进行,证实了中医外治法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中医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在控制血糖方面发挥作用,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以活血化瘀、补血养阴、补虚泻实为治疗原则,从而达到调节脾胃的目的,使气血生化之源收益,然后发挥生津止渴的作用。现代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机制主要是针灸可以刺 激胃肠道和神经系统,进而影响葡萄糖的代谢途径,降低患者食欲,延迟胃排空和一定量的胃扩张发生时,会使患者产生饱腹感,减少总食物摄入量,减轻体重,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实现对血糖的有效控制。
腹针比传统针灸疗法具有更多优势。腹针有相应的处方可以治疗任何疾病。腹针的针 刺方法采取细针浅刺,并根据患者腹壁的厚度选择用针,针 刺的深度均在脂肪层及筋膜上,未至肌层;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寻找沉、滞、紧的感觉进行,刺 激的强度相对来说较轻,因此患者所受的痛苦相对较轻且接受度及治疗依从性较高。利用穴位均属于不同脏腑,并通过对各自所属脏腑进行调整,共奏调理五脏六腑之功效,从而有利于机体内的精微物质的生成、排泄以及运输趋于正常,达到治疗消渴病的目的。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现代西医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研究仍然在不断深入,各种治疗方案的不断提出,如饮食疗法、运动处方、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代谢手术等,然而诸多的治疗方案的提出,其疗效、副作用仍旧不能令人满意。
中医经历代医家探索研究,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然而由于对糖尿病的分型、治则各家不尽相同,方剂各不一致,各家经验难以统一推广。中医外治法,针灸推拿先一步走出了国门,并且在临床中充分发挥了中医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各种临床疗效的不断发现和证实,必将为肥胖2型糖尿病开拓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