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81548
精华: 0
发帖: 2035
威望: 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41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3(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11
最后登录: 2022-10-0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20:55

 和记黄埔、百济神州逆流赴美IPO底气何在?

近日,和记黄埔与百济神州先后向美国证交会(SEC)提交首次公开募集股(IPO)申请,并计划募集1亿美元的资金,分别以“HCM”和“BGNE”作为股票代*****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尽管之前已有中国制药企业在美国上市,但尚无产品上市、专注创新药研发的中国小型生物技术赴美上市仍是先例。在诸多美股上市公司私有化、股市低迷的情况下,这两家公司选择“逆势而为”的底气何在?

在业内人士看来,立足中国、着眼全球,以国际化标准进行研发是进军国际市场的基础;创业型生物技术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难以获得合理估值却面临资金压力,在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更受追捧的美国资本市场上市似乎成为它们目前唯一的选择。

美中药源行业专家认为,现在中国基础研究有了长足进步,新药研发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与世界资本市场的良好关系是中国制药工业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经之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和黄、百济作为先行者在纳斯达克IPO在中国制药工业史上都可谓里程碑事件。

相似的两家公司

“到纳斯达克上市,可能是更适合国内真正创新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选择”

两家公司在相近的时间提出赴美IPO只是巧合,但二者存在诸多相似之处,都是国内创新药研发的领军企业,领导团队有多位经验丰富的海归,并与多家跨国制药企业有紧密合作。

百济神州由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和曾创办多家公司的美国人欧雷强联合创办,在研产品专注于靶向和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研发管线中共有9个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自主创新在研药,其中4个为单克隆抗体药物,5个为小分子化合物。从研发进度上看,口服高选择性和强效的BTK抑制剂BDB-3111、与默克雪兰诺合作开发的第二代BRAF抑制剂BGB-283和PARP抑制剂BGB-290、以及PD-1单抗BGB-A317已经进入Ⅰ期临床试验阶段,BGB-A317于今年6月在澳大利亚入组首位患者;还有5个药物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成立于2002年的和记黄埔医药已在英国上市,是最早从事创新药研发的本土公司之一。目前有10个在研新药,适应症以肿瘤、免疫性疾病等为主,进度最快的是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HMPL-004和呋喹替尼,全球开发的国际合作伙伴包括礼来、阿斯利康、西安杨森和雀巢。

两家公司的高管多是拥有制药行业丰富经验的海归人士,与跨国企业能开展多项合作,从侧面证实了二者的研发标准和水平都与国际接轨。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这两家公司的地理位置在中国,但研发模式与美国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极为相似。在美国上市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只要在研品种有阶段性进展,往往能在资本市场得到认可;但国内的资本市场看重业绩,没有产品上市的研发型小公司很难在国内资本市场受追捧,“到纳斯达克上市可能是更适合国内真正创新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选择。”

“逆势”而不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先声、同济堂等美国上市的国内医药企业先后私有化,和记黄埔和百济神州的选择是不是逆势而为?

实际上,从美国资本市场私有化与上市并不矛盾,而是企业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它们的不同选择——先声、三生制药等制药企业都是已有一定销售规模的中型制药企业,主要收入来自中国市场,并未得到具有全球属性的美国资本市场的青睐;药明康德则以CRO起家,在美股估值不高,近年在基因测序、细胞及基因治疗生产方面的投入未获投资者支持,因发展受限而退市。

然而,和记黄埔和百济神州这样的研发型小公司与美国估值高的企业类似:初期都是“烧钱”,只有少数通过项目合作带来里程碑金的收益,主要靠外部融资推进研发进度。尽管没有销售收入,着眼全球市场的创新型研发公司在美股往往更吸金,在研品种一个漂亮的研究数据都能激发投资者的热情,IPO一旦成功将极大推进公司临床试验的进程。

不过,前述美中药源行业专家指出,尽管这两家企业代表中国药物研发的最高水平,但产品线依然以me-too为主,并集中在对me-too项目最不友好的抗癌领域,这是一个潜在的不利因素。“抗癌药在欧美市场面临巨大价格压力,me-too药物更加难以获得药监、支付部门和医生的认同。这两家企业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市场,可以开发针对中国发病率较高但在西方市场较为罕见的肿瘤药物,这可能是两家公司成长阶段的主要侧重点。”愚愚学园www.SciFans.net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