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117704
精华: 0
发帖: 1281
威望: 1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32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9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08
最后登录: 2022-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6-03-07 19:46

 揭示炎症调控新机制

愚愚学园www.SciFans.net温馨提示:
2月28日,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李晓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肖建如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在实验性结肠炎中REG-蛋白酶体与IB和NFB形成了一个调控环路。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炎症性肠病(IBD)是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它们会使肠道的内层表面变得粗糙和糜烂,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腹痛、便血和体重下降等症状。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至少有500万名炎性肠病患者,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研究人员证实,在右旋糖酐硫酸酯钠模型中蛋白酶体激活子REG缺陷的小鼠肠炎和结肠炎相关的癌症明显减轻。骨髓移植实验表明,REG主要对非造血细胞发挥调控功能,促进了实验性结肠炎。REG表达增高,会加剧局部炎症,并通过泛素非依赖性的IB降解,促进与NFB的相互调控环路。删除IB可恢复REG缺陷小鼠体内的结肠炎表型及炎症基因表达。

    相关专家表示,此项研究证明,REG介导的对IB的调控,作为一种分子机制促成了NFB的激活,并促进了响应慢性损伤的肠道炎症及相关的肿瘤形成。(来源:中国科学报 黄辛)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