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转基因报道易被误读
作者:康平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是民间的、非营
利的、科学家自治的荣誉性组织,不是政府部门,叫非政府组织,因而更具权威
性和公信力。两年来,这三个科学组织分析了过去30年中关于转基因的约90
0项技术的研究报告,召开了3场公开听证会、15场网络研讨会,吸纳了超过
700条公众意见,于2016年5月17日,联合发布题为《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前
景》的报告。这份报告长达400页,解答了关于转基因的几乎所有疑问。其实,
概括起来也就两个问题:一是安全。该报告说: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在食
用和生态方面是同等安全的。二是增产。该报告说:“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作物
改变了增产率。”这句话容易被误读。
新华社对这份报告做了及时报道,报道的标题是《美报告说转基因作物可安
全食用但无助提高增产率》。这个标题更容易被误读,因而有必要进行正确解读。
农业上“增产率”一词,源于经济上的“增长率”,含义是当年比上年增产
的百分比,如此一年复一年。“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作物改变了增产率”的意思
是:增产率没改变,但依然增产,不是不增产。反对转基因的人则错误地解读为
“不增产”。新华社标题说“无助提高增产率”,意思是“增产率没提高”,但
也不是“不增产”,可是更容易被读者误读为“无助增产”。
转基因作物到底增产不增产?我根据美国公开的农作物单产数据进行了一番
计算,并把蒲式耳/英亩,换算成斤/亩,结果证明转基因作物确实是增产的。
只说大豆吧。40年来,美国大豆单产忽高忽低,去年比前年增产,今年就可
能比去年减产,盖因美国相当一部分农场没有灌溉设施,或者有灌溉设施而不灌
溉,因而全国平均单产受气候影响较大。美国1996年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1995
年以前至1976年这20年,全部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年平均单产288.5斤/亩。1996
年以后至2015年这20年,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年平均单产342斤/亩。
转基因增产,事实胜于雄辩吧?前20年虽然单产忽高忽低,但趋势是增产的,平
均年增产3.2%;后20年虽然单产也忽高忽低,但趋势也是增产的,平均年增产
1.8%。增产率有所降低,但仍然是增产的。前20年产量水平低,容易增产,增产
率就高;后20年产量水平高,不容易增产,增产率就低。所以报告说“没有证据
显示转基因作物改变了增产率”,所以新华社说“无助提高增产率”。这样的说
法虽然也对,但却费解,很容易被误读。其实新华社标题应该是这样:《美报告
说转基因作物可安全食用且保持一定增产率》。
转基因报告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总体而言,种植转基因大豆、棉花与玉米,
对农民有着积极的经济影响。”意思是:转基因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原因
在于: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既减少了防治虫害、草害的成本,又避免了虫害、
草害造成的减产。那么,新华社转基因报道的标题还可以这样:《美报告说转基
因作物可安全食用且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来源:大河健康报(Sci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