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检测仪数值不稳定,通常与传感器本身、环境条件、使用方法和电路系统有关,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依次排查。
第一步:检查传感器本身
先确认传感器是否老化或失效。大多数电化学传感器的寿命为 1 至 3 年,催化燃烧式一般 3 至 5 年,超出寿命就可能出现波动,需要更换。零点漂移也是常见原因,可以在洁净气体环境下做零点校准,必要时再做满量程校准。如果传感器接触过高浓度有机溶剂、硫化物、硅油等,可能出现“中毒”,导致响应异常甚至无法恢复,这种情况只能更换。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存储和运输,长时间存放可能造成电化学传感器内部液体蒸发、膜干裂,从而影响稳定性。
第二步:排查环境和安装因素
环境温湿度超出规格范围,会直接影响传感器输出。大部分检测仪的工作环境是 0 到 40℃、湿度 15% 到 90%RH(无凝露),如果温湿度变化过快,也可能导致信号波动。气流不稳定,比如风速过大、采样泵流量不稳,也会让读数跳动;电磁干扰则可能来自大功率电机、变频器、对讲机等设备,这时可以尝试远离干扰源或增加屏蔽。此外,如果现场背景气体本身浓度变化快,比如厨房油烟或车辆尾气,那波动可能是实际浓度变化,而不是仪器问题。
第三步:检查使用与维护情况
有些气体检测仪需要一定的预热时间才能稳定输出,便携式可能需要 30 秒到几分钟,固定式也需要预热稳定。校准周期过长也是问题来源,一般建议 3 到 6 个月校准一次,防止累计漂移。采样方法不当,例如抽取式采样管路漏气、残留气体没排净,或者扩散式探头被遮挡,也会导致数值异常。采样口、滤网堵塞会让气体无法顺畅进入传感器,需要定期清理灰尘、油污或水汽。
第四步:检查电路与供电
电源不稳会让检测仪读数飘动。便携式设备要确保电池电量充足、接触良好,固定式要检查电源电压和纹波是否正常。信号线过长或与动力线平行会引入干扰,建议用屏蔽线并做好接地。还有可能是主板上的 ADC 模块、放大器等电子元件故障,这类问题需要厂家检修。
第五步:排查顺序建议
首先确认数值波动是否真实存在,可以将检测仪放在洁净气体环境(如纯氮或干净空气)中,如果依然不稳定,多半是仪器或传感器问题。接下来检查环境条件和干扰源,排除风速、温湿度、电磁干扰等外部因素。然后进行零点和跨度校准,如果校准后稳定,就只是漂移问题;如果仍然不稳,就要考虑更换传感器或联系厂家维修。
补充建议
有些高精度气体检测仪本身对环境变化很敏感,轻微的数据抖动是正常的。但如果波动幅度超过满量程的 ±5% 或超过厂家的技术指标,就需要重点排查。对于重要场合,可以用两台同型号仪表同时监测,通过比对判断波动是现场浓度变化还是仪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