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听哥的人生同样精彩
2012年09月26日 10:22:56
来源: 福建日报
一个年轻人,坚持在复旦、北大、清华和人民大学旁听,4年下来,他听了200多门课、100多场讲座,积累了50万字2000多页的课堂笔记,还加入100多个社团,他就是张文。四年四所名校的学习积累,让他得到了一位地产集团董事长的认可。如今,他成为董事长助理,不再依靠父母资助,他还有更大的梦想:我还想去香港大学、哈佛和耶鲁游学……
4年时间,对于许多在大学校园里听课的学子们,不过是完成了一次本科教育的过程。他们通过学习和考试,取得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拿到文凭。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像张文这样,以一种传奇的经历,成为知名人物,并且,朝着更光明的前景迈进。在这一点上,张文的人生考量,显然比他们要立竿见影得多。无怪乎有人对此发表评论说:踏踏实实埋头读书,不如另辟蹊径来得容易,在一个刻意看重文凭的社会,刻意地不在乎文凭,也算是一种异军突起的“巧攻”,于是,他成功了。
张文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当下盛行的过分功利的教育气氛的一种反弹。但就像许多梦幻式的东西一样,这种自在的学习方式,只能作为一种不切实的梦想存在。人们可以远远地观之羡之或诟病之,但确实没法模仿,因为这种特立独行的学习方式,需要的各种条件,其实不比正规的循规蹈矩读书的学子们所需要的条件更简单。
要想像张文那样游学,首先要有一个完全异于常人对世界认识的年轻头脑,以及为头脑中的疯狂念头做支撑的心力和体魄,还要有财力和理解力都能包容下这一切的父母。除此之外,还要有****************容并包思想的学校和宽容的同学以及有教无类的老师,以上诸种,皆是当下社会的稀缺元素,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在北京各大高校内游学着的各种旁听生中,真正像张文那样的“*********者”终归是少数。他的*********,不仅仅是因为获得众多的知名大学校长和老师的回复,更重要的是,他取得了很多应届大学生都不可能取得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多数人看重的,并非他听了多少门课程,取得了多少知识,而是被董事长看中,还将去港大甚至哈佛和耶鲁游学这一系列新“机会”。
游学终究是一个过程,而非终点和目的。希望张文消除浮躁,不把游学经历,当成一次追逐“吉尼斯”纪录的过程,而能够真正潜心下来学习,并获得他梦想中的真知,做出不负于他这段具有传奇人生经历的业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