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119493
精华: 0
发帖: 466
威望: 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45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1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3-13
最后登录: 2022-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02 10:19

 在大格局史学框架下书写历史

愚愚学园www.SciFans.net温馨提示:【核心提示】史学含有道德成分。帝国史实质上是精英阶层的历史,如果只**************帝国,会错失很多东西;而在全球史中不存在这种等级划分,必须给予弱势国家发声的机会,每个国家都有权从自己的角度书写历史。
  日前,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哈佛杂志》(Harvard Magazine)官网刊登了1112月号特别报道文章《新历史:学者致力于从多方面、新角度诠释人类历史》(The New Histories: Scholars pursue sweeping new interpretations of the human past),该文介绍了哈佛大学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围绕哈佛大学历史研究的新尝试以及美国高校历史学科发展现状,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以全球史视野更好理解人类历史
  当前,美国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囿于一国、一民族之界的历史研究具有一定局限,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思索历史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说,过去几百年间,我们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审视历史;现今,全世界相互联结得越来越紧密,历史学家注意到,采用全球性视角可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过去。
  2011年,在哈佛大学魏德海国际事务中心的资金支持下,贝克特与同事查尔斯梅尔(Charles S. Maier)共同主持筹建了魏德海全球史项目(Weatherhead Initiative on Global History),旨在对跨越国家、地区和大陆界限的人类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性检视,分析人类社会在文化、经济、生态、人口等方面的互动。
  梅尔谈到,全球史从本质上讲是包容性的,它积极探寻多方面的观点,其思想形成受到英国历史学家、新左翼代表人物E.P.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工人阶级历史观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史学含有道德成分。帝国史实质上是精英阶层的历史,如果只**************帝国,会错失很多东西;而在全球史中不存在这种等级划分,必须给予弱势国家发声的机会,每个国家都有权从自己的角度书写历史。
  全球史寻求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维持少数精英阶层统治的社会结构为何能够长期延续。对此,贝克特以棉花这一平凡无奇的物品为切入点展开探讨;今年12月,其长达十年的研究成果《棉花帝国:一部全球史》(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将由美国克诺普夫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提出,棉花是引发工业革命的关键性商品,进而塑造了现今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欧洲棉纺织业的发展,市场对棉花的需求量增大,而由于欧洲不产棉花,需要从美国进口(美国是世界棉花主产区之一),美国棉花种植规模随之大幅扩大;又因在美国,棉花几乎全部产自奴隶制种植园,这一时期美国便出现了大量奴隶劳工。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企业家和政治家重塑了全球制造业,帝国扩张、奴隶制与新机器的发明、雇佣劳动的兴起结合起来,促使全球分化为工业化国家与非工业化国家、殖民国家与被殖民国家、北方国家(Global North)与南方国家(Global South)的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延续至今。
  科学技术的传播、宗教信仰和物质追求、帝国的扩张野心与殖民地的解放、战争的后果与克服战争创伤的希望,这些将全世界的人类群体联系在一起。贝克特表示,全球史观并不认为以国家、地区为单位的传统研究模式不再重要,而是强调史学框架应该覆盖最广泛的空间范围。
  借助自然科学深入探究人类过往
  历史学研究的另一个新趋势是积极借助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更深入、更全面地探究人类的过往。科学正在消解历史与史前史(prehistory)之间的界限。过去,历史学研究的材料基本限于文本,而现在我们能够在最新科学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更早期的人类活动,并为一些无法从文字资料中获知或准确判断的事实性问题找到答案。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迈克尔麦考密克(Michael McCormick)举例道,对食物容器内附着的物质进行化学分析后可得知当时人们的饮食构成,对人类遗骸进行基因检测后可推断出死者的种族和迁居历史,等等。另外,当历史学研究不再仅以书面记载为据时,其研究对象便不再局限于那些有能力留下文字记录的权贵人物,普通人的生活状况也可透过实物展现出来。
  2011年,哈佛大学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病理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多位研究人员创建人类过往研究项目(Initiative for the Science of the Human Past),意在建立一个将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者汇聚到一起的超院系的研究网络,对什么是历史这一古老的问题作出新的回答。据介绍,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等一些美国重要科研机构也在扶持类似的跨学科研究项目。
  在人类过往研究项目框架下,项目主任麦考密克和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彼得休伯斯(Petre Huybers)等人共同完成了对公元前100年至公元800年间罗马帝国气候变化状况的全面调查,发现气候危机与依赖农业的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收缩有关;他们现正开展一项覆盖面更广的研究,将对树木年轮、洞穴堆积物、冰芯(ice-core)等气候代用指标(proxy climate indicator)的考察与文字史料分析结合起来,探究5361741年间发生在欧洲、中国和日本的五次气候危机。
  麦考密克本人的研究则聚焦于罗马帝国的衰落与欧洲的起源,其中涉及一个长期未解的问题,即丝绸生产技术是从哪里传入罗马帝国的。如同棉花将19世纪工业化过程中的各国联系起来一样,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将前资本主义(precapitalist)的古代世界联系起来。麦考密克说,丝绸是全球最早的商品之一,有大量著作专门讨论某一块织物的产地,这对艺术史、文化和经济而言都很重要。由于许多考古遗址出土的丝绸织物残片年代和产地难以确定,我们对古代丝绸生产技术的传播和丝绸贸易的历史所知甚少。
  得益于最新的化学技术手段,这个关键性的历史问题不久或将得到解答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教授诺林图罗斯(Noreen Tuross)研发了一种能鉴定古代丝绸残片产地的同位素检测法,应用这个方法,我们将能判定罗马帝国所用的丝绸究竟产自哪里,并在何时传入西班牙、意大利直至法国,以及丝绸生产技术是如何在世界传播的。麦考密克说。
  历史教育重在拓宽思考格局
  全球史视野、人文与自然科学相互融合,成为近年美国高校历史学研究的新趋势。然而,贝克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鉴于历史学领域的广度和历史研究项目、专业的数量,很难对各方动态作统一概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生项目负责人约翰霍尔顿(John F. Haldon)也告诉记者,美国每一所大学和文理学院的专业设置中都包含历史学,但规模和层次取决于学校的定位。
  谈及美国高校历史学科发展状况,贝克特和霍尔顿不约而同地认为,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即是研究经费缩减。一方面,政府为历史学研究提供的资金支持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近几年在国家大幅削减高等教育预算的压力下,许多公立大学开始减少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的科研经费,同时财资充裕的私立大学亦开始减少资助。
  不过,历史学在美国仍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享有较高声誉,并未被视作不能为当下社会发展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遭冷遇。霍尔顿说,大部分人是抱着两方面的追求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一是学习日后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拓宽视野和思考格局,而历史学教育对后一种目标的实现格外有益。受过历史学专业训练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擅长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既定的观点并提出新想法,善于反观自我和外部世界,这些都是不受限于任一领域、高度可转移的能力。因此,尽管社会对历史学家的需求确实有限,但某种形式的历史教育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应缺席。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