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81347
精华: 0
发帖: 3397
威望: 1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1388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08
最后登录: 2021-07-16
楼主  发表于: 2014-04-27 16:54

 警惕:纪实摄影沙龙化——由迪拜国际摄影大奖遭质疑想到的

警惕:纪实摄影沙龙化

——由迪拜国际摄影大奖遭质疑想到的

2014-03-26 人民摄影报

◎本报记者 贾晓霞

  总奖金额高达38.9万美元的第三届哈姆丹国际摄影大****,3月17日在阿联酋
迪拜揭晓,参****的中国摄影家夺得总共17个奖项中的6个,其中江西摄影家周抚
阳凭借《乡村教师》获得级别最高的****会大奖和12万美元奖金。

  这是一张构图与光影都很讲究的作品,其内容更是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在一
间极度贫困的乡村教室里, 一位上了年纪的乡村教师正在土墙上书写着,几位衣
着破烂的小学生坐着听课,旁边一个小女孩背着弟弟专心听讲。

  消息甫一传出,高额奖金不仅闪亮了所有人的眼,有关获奖作品的各种议论
也开始在网络上传播:有力挺摄影师在国际摄影大****中夺魁的,也有批评摄影师
以揭露贫穷取悦西方评委的。尤其是由“打假斗士”方舟子引发的有关摆拍造假
的探讨,在网络中展开一场辩论****。

  3月20日,方舟子在其微博发表的一篇文章《国际摄影大****获大奖作品有假》
中,对这张照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最抓眼球的两点违背了生活常识。教师
在土墙上写字不合情理。再穷也不至于找不到一块木板做黑板。另一位摄影师看
似在同一环境拍的照片中有黑板。另外,照片中明明还有座位,背弟弟的小女孩
为何不坐下来?

  据方舟子的调查,拍摄现场是四川大凉山彝族山村的一间“教室”,已被无
数摄影师拍摄了无数照片。他通过搜索找到几张内容雷同的照片,都是教师在土
墙上写字,右边有一个小女孩背着小弟弟站着听讲。其中一张是上海摄影师草堂
在2012年11月上传到互联网,另一张是重庆摄影师张人可2013年4月上传的。摄
影师明日月在2013年11月也上传了一张在同一个教室的照片,应与周抚阳的作品
差不多同时拍摄,只不过墙上多了一张毛主席像。方舟子推断这几张照片的拍摄
时间,草堂最早,张人可其次,周抚阳最后。后两人作品不仅是摆拍,而且抄袭
别人构图,而草堂的作品也涉嫌摆拍。他甚至怀疑这几个人作品中出现的同一间
教室其实是一间废弃的仓库,被摄影师们拿来当作摆拍的摄影棚了。

  在文章最后,方舟子直言不讳地批评“摆拍是纪实作品的大忌,何况是造假,
更何况是抄袭。抄袭的、造假的、摆拍的作品获得了国际摄影大****的大奖,这不
是在开国际玩笑嘛!”

  这则获奖消息最开始还是在摄影圈传播,12万美元也狠狠赚了一把人们的眼
球,但方舟子的文章就像一根导火索,将获奖作品与摄影师推向了又一个高度,
引得圈里圈外的**************。跟帖者大多认为方舟子的推理有理有据,此片难逃摆拍嫌
疑,并指出艺术的真实与纪实摄影真实还是大有区别的。

  网名为“名曲”的广西贺州市网友指出,从土墙写字和地板上无人经常走动
的痕迹来看,判断此作品为无中生有的摆拍场景。图片的立意虽然是想表现贫困
落后的山区教育以引起**************和改善,但却生拉硬拽地践踏了纪实摄影的真实性。

  网友haibin说,摄影师可以追求艺术,但不能忽视事实。摆拍的摄影创作,
表现手法再完美,也是没有灵魂的作品。

  四川摄影师王斌也认为这是一张漏洞百出、违背生活真实的图片,正在国外
带团创作的他通过微信告诉本报记者, 因为工作原因,近两年来,他常去大凉
山拍片。据他了解,通过希望工程,大凉山的教育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像这种教
室基本没有了。王斌也咨询了当地的老师和摄影人,大凉山已没有这样的学校,
也没见过这么大年纪的老师,更没见过在土墙上板书的。他说“从《人桥老师》
到《妈妈的宝贝》再到今天的《乡村教师》……在大凉山这个地方不断出假照片,
中国摄影再不杀杀这种造假之风,那真是摄影之悲哀!”的确如此,他说的这几
张早已在网上曝光的照片,都是在大凉山摆布导演出来的,难怪有网友开玩笑地
说:应该搞一个大凉山彝族教室国际摄影展,看有多少人得奖!

  经常参加国际沙龙摄影比****的山西摄影家李伟光认为,此片摆拍嫌疑较大,
因为网络上也曾出现过类似场景的片子。况且近年来,大凉山的教育条件改善了
很多,许多村寨的孩子都集中在一些相对较好的学校上学。

  这件事不仅在国内沸沸扬扬,争议不断。据悉,现已有国外网站就该问题向
哈姆丹国际摄影奖(HIPA)组委会发出邮件,希望HIPA就照片问题给予回复。

  就在大家认为方舟子的分析言之有物时,既是摄影人又是方舟子粉丝的朱瑞
盛在阅读了该****事征稿规则后,指出这是一场沙龙艺术类比****,主办方对作品的
真实性并没有做规定,也不拒绝合成、多次曝光和用电脑技术人工修改制作的照
片。朱瑞盛说,参****规则没有强调,作者没有宣称是新闻纪实作品,从影****的具
体语境上看,也无此暗示,可见此作品并不违反比****规则。

  事实上,此次比****中其它获奖作品也存在摆拍现象,获奖目录中有多张渔民
撒网的照片,相信摄影界人士都明了这是导演摆布的结果。而飞鸟捕鱼的照片,
通常的拍法是往预定水域投放鱼饵引诱鸟类捕食,也是一种导演出来的作品。同
组获奖的还有一张西班牙摄影师阿尔瓦罗·拉伊兹及大卫·兰格尔的《未来的计
划》,也是摆拍作品并在2013年中国第十五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中获得女性类金牌
奖。

  朱瑞新认为,虚构是一切艺术门类的基本特征,小说、舞蹈、电影因虚构而
获得荣耀,但同样作为艺术,为什么导演摆拍的摄影作品就要受到造假的指责呢?
我们不能仅仅把摄影限定在纯客观机械记录的功能上,而否定其艺术虚构的能力。
通过导演摆布而营造出真实的幻觉体验,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乡村教师》所
在的残破老房子是真实教室也好,废弃教室也好,甚至如方舟子所言是仓库被摆
布成教室也罢,作品营造了一个贫困乡村的教育场景,触动外人的心灵,既完成
了它的艺术任务,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纪实摄影对沙龙摄影,真实记录与摆拍创作,孰真孰假孰对孰错?双方的观
点似乎都很正确,论据也很充分。但在这场争论中,双方恰恰忽略了一个根本问
题:这是一张严格意义上的纪实摄影作品吗?业内专家认为,这只不过是打着纪
实印记的沙龙作品或是被沙龙化了的社会纪实摄影作品。

  纪实摄影是摄影人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真实客观记录,犹如史学家秉笔
写史。从西方画意摄影演变而来的沙龙摄影为独立于“艺术”范畴制定了一套规
则,摄影的重要目的是获奖。它更多讲求构图、光影、色彩,技术工艺等唯美理
念。题材涉及与时代关联也不是非常密切,即便是表现苦难题材的作品,更多的
也是相关精神层面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内容。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亚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当下的中国,纪实摄
影沙龙化是一个特别值得警惕的现象。可能是鉴于摄影界以往对沙龙摄影的批判,
近年来,许多人以沙龙摄影的那套艺术手法表现社会题材,貌似是一种突破与创
新,实际上难以摆脱画意摄影的模式。更为严重的是,沙龙摄影一旦披上社会纪
实的外衣,决不是创新。如此下去,不仅毁了沙龙摄影,也给纪实摄影带来了危
害性,并让摄影本体语言的力量受到伤害。因为纪实摄影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奖和
晋级,而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如果用沙龙摄影方式反映社会问题,
表达就失去了力量!不能把纪实摄影题材作为“打龙比****”“淘宝”、晋级的捷
径,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将会弱化社会问题,削弱纪实摄影的力量。他坚决反对
沙龙摄影的标准进入到纪实摄影的领域,并警惕这种风气的蔓延。这种伪纪实性
的作品如果更以一种臆想的中国意象博得西方评委的眼球,那是比摆拍更让人不
能接受的。

  的确,国内外沙龙性质的摄影比****中,这样类型化的纪实摄影作品并不鲜见。
无非是社会纪实题材加西方画意摄影的话语模式,无非是一些貌似真实记录边远
山区大众生活的画面,影调和构图几乎是完美呈现,但又有多少是真正反映了当
下存在的社会问题?并产生过它应有的社会作用呢?

  我们知道,真正的纪实摄影之路是孤独寂寞的,那些长期坚持纪实摄影理想
的摄影人的视野中,只有对社会现实与客观存在的真实记录,只有内心恒定的坚
持与理想,根本无暇参****和获奖的名利纷争。业内专家也曾多次指出,纪实摄影
与摄影比****应该是两个相距甚远的范畴,因为纪实摄影的力量来源不是光影而是
真实。

  中国人民大学摄影系教授任悦也在《爱摄影,但别爱它的名望》中指出,沙
龙摄影作为大众文化无伤大雅,但当它被比****绑架,并且奖金的砝*****逐渐增加的
时候,让人嫌恶的坏毛病就越来越多。

  其实,明眼人都明白,摄影作品的价值并不是由炫耀的奖金决定的。(SciFans.Net)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