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8%前列腺癌死于癌症本身,仅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并不准确。检测异常基因改变,对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提供信息,特别是区分致命性和惰性前列腺癌。既往研究发现,胚系突变BRCA1/2和ATM可能与前列腺癌预后有关。
方法
致命性前列腺癌定义为因转移死于前列腺癌本身。回顾性纳入欧美、美国非裔及中国病例,致命性前列腺癌313例,早期前列腺癌486例。对BRCA1/2 和 ATM三个基因行全外显子测序。
结果
致命性和早期前列腺癌BRCA1/2 和ATM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07%和1.44%(P<0.01),见表1。未发现同时携带两种突变患者。欧美、美国非裔及中国致命性前列腺癌的突变发生率均增加,尤其中国人明显,18%对比0%(P= .0095)。
表1:三种基因突变在致命性和早期前列腺癌组的发生率
致命性
早期
P值
BRCA1
0.64%
0.41%
1.00
BRCA2
3.51%
0.82%
0.013
ATM
1.92%
0.41%
0.06
突变组和无突变组中位诊断年龄均为64岁无差别,突变状态与家族史无关。突变组和非突变组PSA水平分别为7.90 ng/ml和6.20 ng/ml(p = 0.048),Gleason≥7分比例分别为71%和31%(P<0.01)。
≤60岁、61~65 岁、 66~70 岁、71~75岁和>75岁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0.00%、 9.08%、 8.33%、4.94%和2.97%(P=0.046),49例80岁以上前列腺癌未发现突变。总生存期<5年、6~10年,>10年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2.26%, 4.76%和 0.98%。突变和无突变患者中位OS分别为5年和16年。
调整年龄、种族、PSA、Gleason评分后,基因突变是独立预后因素,HR为2.13(95%CI为1.24~3.66)。
结论
BRCA1/2 和ATM突变状态可区分致命性和惰性前列腺腺癌,基因突变与生存期短有关。
启示
BRCA1/2 和ATM这三个DNA修复基因,其中一个发生突变死于前列腺癌风险增加,与未突变比较进展快,可用来预测致命性前列腺癌和死亡时间。该结果证实既往研究,进一步提示在前列腺癌治疗和诊断中基因检测重要性。突变率比我们预计的1~2%要高,达到6%,且在5年内死亡前列腺癌患者中突变发生率达到12%。无家族史患者也要检测基因,否则要丢掉50%突变者。
诊断为前列腺癌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帮助制定治疗策略。低危患者如携带这些突变,很可能进展为致命性前列腺癌,需要更积极治疗。基因检测对于高Gleason评分、PSA评分和T3患者不适合,因为是已知高危人群。但是对于惰性患者是有用的,因为根据基因状态可判断生物学生物并不是惰性而是侵袭性。
参考文献:
1. Germline Mutations in ATM and BRCA1/2 Distinguish Risk forLethal and Indolent Prostate Cancer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Early Age at Death.Eur Urol.2016 Dec 9
2.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73356